beplay客户端下载
配电安全新防线:AISD系列智能安全配电装置,智能守护配电安全
一.安科瑞AISD系列智能安全配电装置介绍
生活中常见的传统安全用电防护手段,是在电路短路引起电弧火花时及时切断线路电源,但此时电弧火花已经产生,如果周边有纸张、地毯等易燃物品,一场火灾将难以避免。
安科瑞的智能安全配电装置打破了传统用电防护领域中仅仅只能做到“事后处理"的技术瓶颈,提前将配电转换安全电,从源头抑制电弧火花的产生,大大降低火灾风险,同时系统实时监测电气线路中电压、电流、功率、温度、剩余(漏)电流、对地绝缘阻值等关键数据,智能识别电路异常风险,及时将报警信息传送至云管理系统,提醒用户单位及时进行精准的故障排查。该系统既可满足管理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远程应急处理,也可输出历史故障类型、报警数据、维保记录等管理台账,支持用户单位的日常安全用电优化管理,从而有效提升电气安全隐患的发现率、处理率,防范电气火灾的发生。
1.1介绍
AISD系列智能安全配电装置是安科瑞电气有限公司专门为低压配电侧开发的一款智能安全用电产品,本产品主要针对低压配电侧人身触电安全事故、线路老化、漏电引起电气火灾等等常见隐患而设计。产品主要应用于学校、医院、养老院、康复中心、酒店、商场、企事业单位、家庭电器等各类低压用电的场合。
1.2功能特点
■采用一体化整机设计,专门的用户接线及操作窗口,简化用户使用。
■提高供电连续性。装置负载侧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电网可持续供电,装置报警,但不会切断电源,不影响用电设备继续运行。
■提高供电安全性。装置输出侧负载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点不会产生火花,防止电气火灾事故发生。
■保障人身安全。装置限制了负载侧电网的漏电流,人体误触碰到单根供电线路时,能对人体进行保护,不会造成触电事故。
■监测报警功能。后端输出线路发生过载、过欠压、绝缘,以及装置内部超温故障时,装置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电参量测量与显示。装置能实时测量输出线路的电流、电压、功率、电能、装置温度和输出线路对地绝缘电阻值,并在触摸屏上实时显示。
■事件记录。装置可存储20条事件记录,可供用户查询。
■通讯功能。装置配有1路RS485通讯,采用标准Modbus-RTU协议。也可选配无线通讯功能,通过有线组网或无线方式将数据发送到云平台,用户可以使用浏览器、手机APP或微信众号对装置的远程监测和控制。
■具有应急市电切换、浪涌保护及紧急按钮断电功能。
1.3技术指标
项目 |
技术指标 |
|
输入电压 |
AC220V±10%,50Hz |
|
输出电压 |
AC220V±10%,50Hz |
|
单机容量 |
3kVA/5kVA/6kVA/8kVA/10 kVA/12 kVA,可定制 |
|
过载保护 |
动作范围:100%~130%;动作延时:3~60s |
|
过欠压保护 |
欠压:80%~100%;过压:100%~120% |
|
绝缘监测 |
监测范围 |
1~5000kΩ(精度:±10%或 ±10k) |
报警设置范围 |
1~5000kΩ |
|
响应时间 |
<5s |
|
电能测量 |
测量范围 |
最大4294967295kWh,溢出重置为0 |
测量精度 |
2级 |
|
故障记录 |
20条记录(故障类型、故障值、故障时间) |
|
报警方式 |
声光报警(其中声音可以通过消音按钮消除) |
|
通讯 |
标配 |
1路RS485接口,Modbus-RTU协议 |
选配 |
NB或4G无线通讯模块 |
|
运行噪音 |
≤55dB |
|
防护等级 |
IP20 |
|
绝缘性能 |
输入端与设备输出端、设备输入端与外壳、设备输出端与外壳之间,绝缘电阻≥100 MΩ |
|
外壳与主电路之间工频耐压 |
2kV/Min |
|
安装使 用环境 |
工作场所 |
无雨雪直接侵袭、无腐蚀性气体、粉尘,无剧烈震动的场所 |
工作环境温度 |
-20℃~+60℃ |
|
相对湿度 |
≤95%,不凝露 |
|
海拔高度 |
≤2500m |
注:具体容量选型时请咨询。
AISD系列智能安全配电装置可以通过有线通讯的方式接入电气火灾监控主机,也可以通过无线通讯的方式接入安全用电管理云平台或者其他云平台,方便管理人员对所有安装了智能安全配电装置的场所进行维护,管理。
注意事项
1)在选用智能安全配电装置时,装置的额定容量应该与后方用电设备的额定容量保持一致。例如,当智能安全配电装置的额定容量为3kVA时,后方用电设备的额定容量应不超过3kVA,严禁将其使用于额定容量不匹配的配电线路中。
2)智能安全配电装置器采用壁挂式安装,可以裸机挂墙安装,也可以落地安装,应确保安装场所无滴水、腐蚀性化学气体和沉淀物质,并注意环境温度和通风散热。
3)接线时应按接线图操作,同时为了防止接头处接触电阻过大而导致局部过热,也避免因接触不良而导致装置工作不正常,应确保装置相应端子接线拧紧压实。
4)严禁非专业人士擅自打开产品外壳。